古生物學
「源出非洲」的人類起源模型搖搖欲墜
許多到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遊客,看到所謂人類祖先的猿人(apemen)[亦稱遠古人(hominins)或原始人(hominids)] 標本時都會驚歎不已。例如「我們的家譜樹」(Our Family Tree)展覽。這家譜樹用多個頭骨鑄品說明它們之間的「進化關係」,要重重地敲醒任何敢質疑我們是「高度進化的猿猴」故事的人。
改變世界觀的地質工具,用全新視角看待世界
也許你在媒體上看到一篇關於一塊露出地面「8億年」岩石的報導,並想知道這個「年齡」怎麼符合聖經的歷史呢?而當我們閱讀到一塊所謂「侏羅紀」的恐龍化石時,又或者我們遊覽一個景點,看到介紹牌上寫著某座火山在所謂的「2500萬年前」形成時,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
過度捕殺?冷死?還是病死?為什麼冰河時期的最後階段出現物種大滅絕?
大洪水之後快速形成的冰河時期與均變論科學家提出的多個冰河時期截然不同。考慮到挪亞大洪水之後接著出現的獨特氣候條件,出現冰河時期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
【恐龍與聖經 – 羅恩.奈勒博士】(講座) (粵語傳譯)
羅恩.奈勒博士擁有河流地貌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河流地貌學是地球科學的分支之一。地貌學是對地球表面形態特徵的研究,比如陸上地貌和洋底地形;河流則與水系流域相關。他曾在澳大利亞的四所大學,並芬蘭及香港的大學中任教並擔任研究工作。羅恩創辦一個環境可持續性研究機構,並且成立兩個自然資源管理的研究工作站。他在全球多地任職,從事地貌研究,並在澳大利亞政府及國際組織(比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西伯利亞冰封的幼獅乾屍
西伯利亞(Siberia)的烏揚迪那河岸(the bank of the Uyandina River)的永凍層(permafrost)發現了兩頭已絕種的歐亞幼年穴獅(Eurasian cave lion cub)。在2015 年夏天,河岸一帶發生了洪水和山崩使得一個冰透鏡體(ice lens)露出來,人們看到當中藏著兩頭幼獅遺骸。據說這兩頭幼獅死亡時僅一、兩周大,因為牠們的乳牙尚未長出,而體型則如成年的家貓般。
以實際數據為導向的基因鐘證實了聖經時間表
有意思的是,從非信徒科學家與創造論科學家雙方的研究那裡,我們已經有了一系列的研究實例。這些研究以實際數據測量一類生物之內的DNA分子鐘,並且也不採用進化論漫長時間表做校對。而這些研究所給出的生物存在的歷史時間並非數百萬年,而是僅在5千到1萬年之間。有趣的是,多個研究表明,當在一個分類單元內進行DNA分子鐘研究(而不是直接根據進化論假設就做出跨生物類別的估算),並且不採用進化論漫長時間表進行校正時,非信徒科學家與創造論科學家都給出生物存在的歷史時間並非數百萬年,而是僅在5千到1萬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