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源」正積極翻譯及發佈更多具質素的聖經創造論資源,如欲看到更多相關免費文章及影片,敬請按此奉獻支持。

地球的年齡—年輕地球和宇宙的101個證據

作者:唐.巴滕博士(Dr Don Batten)

科學能證明地球的年齡嗎?

科學方法無法證明地球和宇宙的年齡, 這包括我在下文列出的一些方法。

有關地球和宇宙年齡的許多領域的證據表明,它們兩者的年齡比當今普遍宣稱的年齡小得多。

雖然年齡指標被稱為「時鐘」,但其實不然,因為所有的年齡都是從對過去進行必要的假設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對這個「時鐘」在某一刻變化了的速度需要做出假設,對這個「時鐘」的初始時間也要做出假設,還要進一步假設時鐘從不會被干擾。

沒有一個獨立的自然時鐘可以測試那些假設,比如以目前觀測到的成坑速度計算得出的月球成坑數量表明月球是相當古老,但要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必須假設成坑的速度在過去和現在都保持不變,而我們現在也有充分理由相信:或許過去的成坑速度相當快,因此月坑的數量根本無法表明地球是年老的。

先假設過去的變化過程中的變化率與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都保持不變,然後計算出了千百萬年的事件——這叫均變論法則。如果按照這樣的假設算出的年齡和他們理應認為的年齡有出入,他們會說他們的假設不適用這種情況,然後再做出其他假設;如果計算結果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年齡,那些研究者就會發表出來。

在此列舉的關於年輕理論的證據也是通過同樣的均變論定律獲得的,但年老理論的支持者不會理會年輕地球論的這一類證據,他們會反駁說過去的假設在這些情況下不適用。換句話講,年齡實非科學觀測的問題,而是對無從觀測的過去要如何假設的問題。

本文列出的證據背後的假設無法證實,但眾多領域的不同現象都表明地球和宇宙的年齡比目前公認的要年輕得多,這使得那些公認的年老地球和宇宙論非常值得懷疑(目前公認的宇宙年齡為137.7億年,太陽系的年齡為45.43億年)

並且有一些證據對估算年齡方面沒有什麼價值,反而對作為所有久遠年代測試法前提的緩慢漸進的均變論這種假設不利。

研究本是用來「證明」年老論的證據時,卻發現其中很多是年輕論的證據。我們在此學到很好的功課:進化論者對聖經的時間表提出一些新的挑戰時,我們不必擔心,遲早那些所謂的證據很快就不攻自破,甚至反而成為年輕地球的證據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可能會使本文羅列的一些證據缺乏說服力,所以它們還需要加以修正,同理,自然科學尤其史學更是如此,因為我們無法對過去的事件做實驗。(參考並非科學(英文)一文)

科學要立足於觀察,鑒定任何一種事物的唯一可信的手段在於觀測到整個事件的可靠目擊者的證言,聖經是唯一的那位目擊了一些列創造事件的證人的證言,那證人即創造主本人,鑒於此,聖經是瞭解地球和宇宙年齡的唯一可靠方法。請參考宇宙的出生證(英文)聖經年譜(英文)(專論文章)。最後我們相信,聖經永遠真實可信,而那些拒絕信它話語的人的人生必落得渾渾噩噩。

年輕地球的生物學證據

恐龍骨骼中柔軟的血管、血細胞和蛋白質的發現與幾千年的化石年齡保持一致,而不是古生物學家聲稱的6500萬年那麼長。圖片拍攝: Dr Mary Schweitzer

1. 「古老」化石中的DNA(英文)。提取自所謂4億2千5百萬年的細菌的DNA使其年齡成疑,因為DNA無法存在數萬年之久。

2. 拉撒路細菌——通過硅酸鹽夾雜法復活的所謂2億5000萬年之久的細菌表明,鹽的存在沒有千百萬年之久。請看鹽的傳說(英文)一文。

3. 每代出現的多次微小的有害突變造成人類基因組的衰退程度所需的時間和短短幾千年的起源時間一致。可參考Sanford, J., 《基因熵和基因組的秘密》, 伊萬出版社,2005,本書的回憶和2008九月本網站有作者採訪。這點已經由人口基因學的實際模型所證實:人類年輕的基因組大概就幾千年。請參閱參考 桑福德(Sanford, J.), 鮑姆加特納(Baumgardner, J.)布魯爾(Brewer, W.)吉布森(Gibson, P.)、雷米恩(Remine, W.)所著:孟德爾報告:生物學早期人口基因計項目 SCPE8(2):147–165, 2007.

4. 「線粒體夏娃」(英文)的數據和全人類幾千年前的共同起源相符。

5. 世界氛圍內人類Y染色體的DNA序列非常有限的變異和人類幾千年前而不是千百萬年的起源相符。

6. 就算有骨骼化石被「鑒定」為千百萬年之久,也很難礦化——這和人們普遍認為的年老地球相衝突。請參閱龍骨到底年方幾何?被「鑒定」為5億5千萬年之久的海生蠕蟲的管狀器官現在仍柔軟有彈性,其組成部分——有機化合物清晰可見,這屬於年輕論的記錄(原論文)。

7. 恐龍的血管、血細胞、蛋白質(血紅蛋白、骨鈣蛋白、膠原蛋白、組織蛋白)、DNA和假想的6500多萬年不符,但如果這些殘留物(最多)就幾千年,那就說得通了。

8. 鑒於外消旋作用需要幾千年就能完成,而「鑒定」為千百萬年的化石中缺少經外消旋作用轉換成的50:50氨基酸對映體。

9. 活化石——水母、筆石動物、腔刺魚、疊層岩、瓦勒邁松以及其他幾百種生物。好幾百種物種沒有進化,即使古老如數十億年的疊層岩也沒有進化,這說明千萬年乃至百億年的進化史不可信。

10. 非連續的化石序列,如腔刺魚、瓦勒邁松及各種「指標」化石,出現在所謂的古老地層中,在比其更新的代表其後了千萬年的地層中卻找不到這些化石,但這些動植物至今還存活著。這些非連續性表明岩石形成於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這種解釋有誤——比如,腔刺魚在6500萬年間居然面遭石化?參考「拉撒路」效應:嚙齒動物的「復活」

11. 樹——世上最古老尚存生物的年齡和地球幾千年的年齡相符。

年輕地球的地質學證據

新西蘭的奧克蘭附近的東部海灘的極度彎曲的褶皺說明:褶皺產生的時候其沈積物柔軟且易彎曲,這和褶皺形成需要長久時間不符。這種褶皺全世界隨處可見,符合年輕地球論。圖片拍攝: Don Batten

12. 很多地層中存在大量動物或食草動物的化石,但植物化石卻比較稀少,比如蒙大拿的莫里森地層(侏羅紀)。參考《起源》 21(1):51–56, 1994年.科羅拉多大峽谷的科科尼諾砂岩留有許多(動物)足跡,但罕見植物的蹤影。這暗示我們:這些岩石不像進化論者宣稱的那樣是一個經過極其漫長的時間埋在那裡的某個「地質年代」的生態系統。這個證據更符合諾亞的日子的全球大洪水的災難使動物被迫逃離並遭到掩埋的說法,這就排除了所謂千百萬年的證據。

13. 沒有消融或龜裂跡象的較厚的彎曲度高的地層,如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凱巴布上坡,表明沈積物還來不及固化褶皺就迅速形成了(如果岩石變硬,砂粒不會像人們想的那樣在擠壓下被拉長)。這就省去了好幾億年的時間,符合聖經中的洪水時期地層急速形成的記載。參考彎曲的地球(作者是一位地球物理學家)。

14. 跨地層化石——煤炭里的樹幹(在南半球煤區的南洋杉屬的金比利松、芹葉松)。在黃石石化森林、喬金斯、新斯科捨以及其它地方都有跨地層樹幹。跨地層石化石松植物的樹幹出現在北半球的煤區,這再次表明有機物的迅速掩埋或其迅速生成的地層變成了煤炭。

15. 實驗表明,在模仿自然力的情況下,煤炭可以迅速生成:褐煤幾周就可以生成,而黑煤數月則可生成,不需要幾百萬年。進一步來講,時間過長對煤炭的生成會造成阻礙,因為這會增加木材完全礦化的可能性,從而妨礙煤化。

16. 實驗表明,在模仿自然力的情況下,石油可以迅速生成,不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這符合幾千年的歷史。

17. 實驗表明,在模仿自然力的情況下,蛋白石可以迅速生成,這只消幾周的時間,無需人們所說要千百萬年。

18. 由災難導致的煤炭層的迅速形成的證據不支持人們常說的上億年的說法,包括Z形煤炭帶表明一次性沈積事件導致了那些地質層的產生。

19. 木頭的迅速石化的證據證明不需要長久的歲月,這符合幾千年的歷史。

20. 碎片狀的岩牆和岩脈(由覆蓋在上層的沈積岩造成的沈積物侵蝕)表明上層的岩層在形成時仍是鬆軟的,這極大地縮減了侵蝕岩層沈積所需的時長。參考沃克·T的固體流態化岩脈:大規模水災的證據一文 ,《創造學術期刊》(TJ) 14(3):8–9, 2000.

21. 泛(假)整合層——一個岩層位於另一岩層上面,兩層間有所謂百萬地質年代差,但兩層的接觸面沒有明顯的侵蝕,這叫做「平整交合面」,如科羅拉多大峽谷的科科尼諾砂岩和赫米特頁岩之間有所謂的一千萬年的地質空白層,亞利桑那州中部的厚厚的施內布利山層(砂岩)就處於科科尼諾和赫米特頁岩之間。請參閱奧斯丁(Austin, S.A.),《大峽谷——災難的紀念碑》,創造研究院, 桑提, 加州, 美國, 1994及斯內林(Snelling, A.) 關於「消失的」地質年代一文,均發表於本網站 14(3):31–35, 1992. S.A.

22. 無法長久保留的痕跡(雨滴印、波痕、動物足跡)出現在泛整合中,表明上層岩石層是在下層岩石層形成後迅速沈積成的,這就排除了千百萬年的「缺失」時間。請參考泛(假)整合層。

23. 有所謂千百萬年年代差的相鄰岩層之間存在舌形交錯結構,此結構排除了所謂千百萬年的地質時期。關於「消失的」地質年代,密西西比和寒武紀夾層:成疑的2億年間隙,CRSQ 23(4):160–167。

24. 泛整合層(平整交合面)缺少生物擾動(蟲洞、根的生長)更能說明不需要那麼長時間,而進化論地質學家卻強加了千百萬年的時間強迫岩石符合「既定」的幾十億年的跨度。

25. 地質柱狀圖中幾乎沒有分層非常清晰的土壤層。地質學家確實稱已經發現了很多「化石」土壤(古土壤),但這些土壤迥異於現在的土壤,因為它們缺乏能讓土壤分層的特徵,這些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區分土壤的層級,然而每種「化石」土壤經深入研究後發現,其缺乏可供我們對土壤進行適當分類的依據。如果「年老」理論是對的,就意味著地球上豐富的生命形態曾存在過上億年,那麼土壤層的形成的機會應該會多得多。請參考克萊夫伯格·P和布蘭迪R, CRSQ 39:252–68; CRSQ 40:99–116, 2003和沃克· T,的古土壤:深挖一步,解決洪水地質學的挑戰 , 《創造學術期刊》 17(3):28–34, 2003.

26. 不整合面的缺乏(不整合:分離新老地層的侵蝕面)。岩石表層侵蝕的速度很快(如南達科塔州的百德蘭),但很少形成不整合面。在大峽谷的底部有「大量的不整合面」,但沈積其上的所謂三億年的地層卻反而沒有明顯的不整合面。這符合地層沈積只需要很短時間的理論。請參考泛(假)整合層。

27. 世界最老湖的含鹽量和年老地球不符,同時也表明其年齡符合諾亞洪水後地質形成所需的時間。

28. 人們發現水下滑坡(濁流)的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里以上,能在數小時內產生大範圍的沈積 (普雷斯(Press, F.)、希維爾(Siever, R.)合著)《地球》,第四版,Freeman & Co.出版社,紐約, 美國, 1986年 。以前認為的億萬年逐漸形成的沈積層現在看來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形成。請參考傳統的冰磧岩重新分類為海底濁流(專論文章)。

29. 用不同顆粒做沈積物的循環水槽實驗表明,之前認為的湖床內要億萬年才能形成的層狀岩石層實際上能非常迅速地形成。岩石被打成沈積顆粒使有精確厚度的岩石層被複製出來,然後穿過了水槽。參考這三類實驗:異種砂粒混合體成層實驗、沈積實驗:最終起作用的自然力!、砂粒條紋——地層越多年齡越大嗎?

30. 人們觀測到峽谷迅速生成的例子——如佐治亞州西南部的普羅維登斯峽谷、華盛頓州的瓦拉瓦拉附近的伯林蓋姆峽谷、聖海倫斯火山附近的低路維特峽谷。這些迅速生成的峽谷和所謂千百萬年才生成的峽穀類似,這讓人懷疑那些無人觀測其生成過程的峽谷真的需要那麼久才能生成嗎?

31. 人們觀測到島嶼生成、擴大的例子——如敘爾特塞島的例子證明島嶼需要千百萬年才能形成的觀念是錯誤的。參考吐魯曼——時間的測試。

32. 海岸線的水平侵蝕速度,如英國的比奇角,其海岸線被海水侵蝕的速度為6年1米。

33. 大陸的垂直侵蝕速度不符合假設的年老地球。參考本網站22(2):18–21。

34. 被 「測定」有千百萬年的平坦的仍現存的高原(「抬升的古平原」)值得我們注意,如袋鼠島(澳洲)。著名的澳洲自然地理學家齊大爾(C.R. Twidale)在幸存的古地貌一文中寫道:「這些古地貌在某種程度上與公認的地貌演變模型相衝突。」,《論幸存的古地貌》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 5(276):77–95, 1976(詞句引用自第81頁)。令請參考奧斯丁(Austin, S.A.). 地形會演化嗎?發表於《Impact期刊 》118,1983年3月. (此期刊的網址為:www.impactjournals.com——譯者按)

35. 包括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落基山脈在內的所有世界高海拔山脈在不遠的過去幾乎同時出現,但它們要到目前高度所經歷的多數抬升運動始於「五百萬」年前,然而所謂的造山運動已經持續了幾十億年了。請參考鮑姆加德納J 當今山脈的近期抬升運動,發表於《Impact期刊 381,2005年3月.

36. 峽谷。這些是有峽谷穿過有河水流經的山脈。這些峽谷世界隨處可見,被進化論地質學家成為「不協調的排水系統」,它們「不協調」是因為他們不符合年老信仰體系。它們放到年輕框架內作為證據就解釋得通:它們是諾亞時代的全球大洪水在消退階段迅速形成的峽谷。參考 奧德M.河流會侵蝕山脈嗎?峽谷是創世紀大洪水強有力的證據,見本網站29(3):18–23, 2007年.

像尼加拉加大瀑布的侵蝕速度跟數千年前挪亞洪水的時間框架相符。

37. 尼亞加拉瀑布侵蝕以及其他地方的侵蝕可以看出其與聖經洪水後短短幾千年時間一致,但尼亞加拉峽谷大部分的形成可能是阿加西冰川湖的在大洪水時期的破壞性排水同時進行的。參考:環境變化,尼亞加拉與大災難。

38. 河流三角洲的生成速度和聖經洪水後的幾千年歷史一致,不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這一點請參考馬克·吐溫的1. 密西西比河,發表於《創造研究季刊》(CRSQ)9:96–114, 1992年; CRSQ 14:77; CRSQ 25:121–123。2 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 CRSQ 14:87, 1977年.

39. 不稱河。河谷與流淌其內的河寬比寬度過大。杜里(Dury)指出「陸地到處散布著不稱河」,從河道蜿蜒的特點杜里得出結論:以往河流的流量比現在經常高上20至30倍,這意味著河谷並非是在長久的歲月中慢慢形成的,而是被迅速衝刷而成。參考奧斯丁的地形會演化嗎?《Impact期刊》1181,983年。

40. 海水的含鹽量。不考慮聖經記載的洪水的影響,假設鹽度為零並且把所有的海水中鹽的吸收和流失速度都算進去,這樣一來海水中的含鹽量達到最高,它需要的時間也最長,從而計算出的海洋的最大年齡是6200萬年,這比進化論者宣稱的海洋年齡的五十分之一的都要小。

41. 以目前陸地侵蝕的速度計算海床上積累到目前的沈積量只需要1200萬年,這和很多海床需要所謂的30億年相比極其短暫,而且年老地質學家認為過去的侵蝕速度更快,這又縮短了時間框架。從聖經角度看,在諾亞洪水末期會有很多沈積留在海裡,同時水從未乾之地湧出,使總的沈積量與幾千年的歷史相符。

42. 海床內的鐵錳結核。已測量的鐵錳結核的速度表明歷史只有幾千年的。拉羅莫夫(Lalomov, A.V.) 在2006提出,礦藏即反應地質的改變。CRSQ 44(1):64–66..

43. 砂礦的年齡(砂礦:由現代沈積物中的錫等重金屬和沈積的固結岩聚合而成)。已測量的礦砂的沈積速度表明歷史只有幾千年,而不是幾百萬年。參考拉羅莫夫和 泰伯利敕(Tabolitch, S.E.)2000年發表的西伯利亞凡爾克美地區的海濱水下砂礦測年一文,載於《創造學術期刊》 (TJ) 14(3):83–90.

44. 油/氣井內的壓力表明油和氣近期才產生。如果經過了千百萬年,我們會看到壓力比較平均,甚至在低透水性的岩石中也會如此。「石油探測專家意識到,創造一個有效的模型讓石油在千百萬年內長期慢速的生成是不可能的(佩圖霍夫(Petukhov),2004)。他們認為,如果這些模型需要標準的數百萬年的地球年代跨度,那麼最好的探測方法就是在管道系統上隨機取點鑽井。」 拉羅莫夫,2007。礦藏即反應地質的改變。 CRSQ 44(1):64–66.

45. 直接證據:瓜伊馬斯盆地和巴斯海峽現在還有石油正在形成,這符合年輕地球論(儘管不一定支持年輕地球)。

46. 古地磁的兩極快速互換的現象說明:人們利用古地磁對岩石進行的久遠年代的探測方法不合適。相反,這種現象表明這個轉換過程很短,從而極大地縮短了久遠年代的時間跨度。

47. 在磁場帶中的磁化類型,也就是指海洋中部深溝岩漿噴湧的地方,表明這與需要數千年形成過程的說法相矛盾,而跟海床擴展和快速磁場逆轉相符,這點跟年輕地球論的說法一致。(Humphreys, D.R., Has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ever flipped? Cre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25(3):130–137, 1988).

岩漿一直在膨脹上湧的中部海溝所在的地球磁性條帶區域內的磁化模式表明,由熔岩的冷卻導致地球磁場快速完成了互換——這符合年輕地球論。

48. 已測量的石灰岩洞內鐘乳石和石筍的生成速度符合幾千年的年輕論。另請參考有關石灰岩洞穴形成的文章。

49. 地球磁場的衰減。從測量值明顯看出磁場的指數式衰減符合創造後的自由衰減,這表明地球的年齡只有幾千年。延綿1611年(±10)之久的指數式衰減有進一步的證據,請參考漢弗萊斯(Humphreys, R.),地球磁場正節奏性地衰減,CRSQ 47(3):193–201; 2011年。

50. 即使考慮到放射性衰變產生的熱量,來自地球的余熱熱流仍符合年輕地球論而不符合年老地球輪。參考伍德莫拉普(Woodmorappe, J.), 1999. 開爾文男爵的年輕地球重估, 《創造學術期刊》(TJ) 13(1):14, 1999.

放射性年齡測定法和地球年齡

51. 煤炭中的碳-14(英文)表明歷史只有幾千年,明顯和千百萬年不符。

52. 石油中的碳-14(英文)表明歷史只有幾千年,不是千百萬年。

53. 木化石中的碳-14表明歷史有幾千年,不是千百萬年。

54. 鑽石中的碳-14表明歷史只有幾千年,不是千百萬年。注意:鈾衰變可把氮轉化成碳-14,同時會產生中子,有人試圖用中子辯解鑽石、煤炭等物質里的碳-14——這樣是行不通的。參考反對意見。

55. 採用同樣技術得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測試結果不一致,這表明得出千百萬年的年代測試方法不可信。

56. 採用不同技術得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測試結果不一致,這表明得出千百萬年(地球年齡為幾十億年)的年代測試方法不可信。

57. 非放射產生的放射性「等時線」和非放射性元素明顯違背得出了幾十億年結論的等時線測年法背後的假設。「錯誤」等時線很常見。

58. 同一塊鋯石晶體的不同晶面「年齡」不同,同一塊岩石的不同鋯石「年齡」也不同,這表明從鋯石獲得的「測年結果」靠不住。

59. 證據表明,在不久的過去存在一個放射性迅速衰變期(鋯石內鉛和氦的濃縮與擴散速度),這有助於解釋年輕地球理論。

60. 氦——放射性元素阿爾法衰變產生的物質,在花崗岩中的鋯石中的含量顯示6,000±2000年的歷史,而不是幾十億年。請參看:漢弗萊斯:鋯石中年輕氦擴散年齡支持加速核衰變,2章(25-100頁),見瓦迪曼(Vardiman)、斯奈林(Snelling)、查芬(Chaffin)(主編)共著:《同位素與地球年代:年輕地球創造論研究計劃第二卷》,創造論研究院和創造論研究學會,2005年。

61. 對比深層岩心和淺層岩心內鋯石的含鉛量。兩者的含鉛量相當,但經過通常所謂漫長的年月高溫會導致鉛的擴散速度加快,以至前者的含鉛量要少於後者。若只有幾千年時間,兩者含鉛量就基本相同,就符合我們的觀察。(金得利(Gentry, R.)等多人共著,鋯石不同的含鉛量:暗示核廢物封存《科學期刊》 216(4543):296–298, 1982; DOI: 10.1126/science.216.4543.296).

62. 花崗岩中一些半衰期較短的元素(如釙)組成的團簇會產生色暈,這些色暈表明半衰期較長的母同位素在岩石形成和快速形成的某個時期曾發生過快速的核衰變,兩者都表明地質深邃時間和地球的久遠時間的觀點不合理。參考輻射暈:災難性地質作用的驚人證據,本網站28(2):46–50, 2006年。

63. 來自若干地質時期的碳化的木材中的釙元素半衰期較短,它的衰變形成被擠壓為橢圓形的色暈(放射暈),這表明所有的暈圈都是同一過程中同時快速形成的——這符合聖「年輕」地球模型,而不是像那些人所說的千百萬年才形成的現象。

64. 澳洲的「火焰山」與放射測年衝突,也不符合千百萬年的年老理論。(根據對引燃煤炭的岩漿侵入物的放射測年,這座火焰山的煤炭已經燃燒了4000萬年,但這點很明顯講不通)。

在天文學裡邊年輕地球也年輕宇宙的證據

土星光環改變和消失的速度不符合所謂年老理論,而符合年輕理論。圖片拍攝: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

65. 近期月球的火山活動的證據不符合所謂久遠的歷史,因為如果月球存在幾十億年火山早就冷卻下來了。參考短暫的月球現象:月球形成的進化論模式無法解決的疑問,另外還有沃克和卡奇普爾所著:月球火山石的年老論框架,本網站31(3):18, 2009年。還有進一步的證實:「終於‘看到了’月球的核心」,參考網站: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1/at-long-last-moons-core-seen.html

66. 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潮汐摩擦使月球以每年4釐米的速度離開地球,如果月球和地球過去距離非常近,那麼這個速度會更快,這樣的話所謂的幾十億年還沒過四分之一,月球和地球就會因為距離太近(洛希極限)而面臨毀滅。

67. 月球以前的磁場。從月球的外殼取樣的岩石含有磁性這點表明,月球曾經的磁場比地球現在的磁場要強得多。即使弱磁場也沒有哪種合理的「原動力」假說能給出解釋,而在跨度幾十億年的時間框架內給能留下殘餘磁性的強磁場作出解釋則難上加難。這個證據更符合月球及其磁場是新造的及6000年以來磁場在自由衰減的理論。漢弗萊斯月球過去的磁場——進化論者仍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創造學術期刊》26(1):5–6, 2012年。

68. 月球上月海中的月面圓坑(月海:大規模的岩漿流形成的陰暗的「海洋」)很難用所謂年老理論去解釋。巨大的撞擊顯然造就出了巨大的月坑並使岩漿流流入其內,這些岩漿部分流入位於較大月坑內的其他更小的撞擊坑內,就形成了月面圓坑。這意味著較大的撞擊坑形成後較小的撞擊坑必須很快消失,否則岩漿流沒只會流入達撞擊坑內,根本來不及流入小撞擊坑內。這表明成坑的過程發生在極短時間內,以此可以類推出我們的太陽系其他有坑的星體的情況。這些撞擊坑表明成坑過程非常迅速。請參考弗里曼(Fryman, H.), 月球上的月面圓坑, Creation Matters 4(1):6, 1999; 基於聖經的成坑理論 ,福克納(Faulkner); 月球上火山岩的年老論框架。

69. 水星周圍強磁場說明水星沒有所謂幾百億年。如此小的行星會高度冷卻,以至任何形態的液體核心都會固化,從而無法產生進化論者說的「原動力」。請參考漢弗萊斯的年輕的水星磁場!《創造學術期刊》22(3):8–9, 2008年。

70. 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兩種外行星存在磁場,但如果這兩種行星的年齡如進化論年老論所言那般古老,他們的磁場早就消失了。通過對太陽系做出幾千年的假設,物理學家拉塞爾 漢弗萊斯成功預測出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磁場強度。

71. 木星的幾大衛星——木衛三、木衛一、木衛二存在磁場。如果它們有幾十億年,它們就不應該存在磁場,因為它們有固態核心,所以原動力無法產生磁場。這符合創造論者漢弗萊斯的預測。令請參考斯賓塞(Spencer, W.),木衛三:令人驚訝的含磁場衛星, 《創造學術期刊》23(1):8–9, 2009年。

72. 木星的衛星(如木衛一)火山活動頻繁,這表明它是年輕的行星(伽利略探測器記錄到80座活火山)如果木衛一哪怕以目前十分之一的速度噴射45億年,它都會把相當於木星本身40倍的質量噴射出去。木衛一貌似是一顆年輕的行星,不符合太陽系有數十億年的假想,它產生的余熱只有部分來自木星的和其他星球的重力牽引作用。

73. 木衛二的行星表面。對僅有幾個火山研究表明,95%的小撞擊坑和很多中型撞擊坑是由巨大的撞擊引起的上揚起來的碎片形成的,這意味著太陽系內的撞擊次數遠比之前認為的要少得多,也意味著太陽系內在成坑過程中產生的其他物體的年齡被極大地縮小(參考史派克.薩里斯《「真的假不了的天文學第一輯」︰擲出來的太陽系?》DVD)。

74. 土六衛(土星最大的衛星)上的甲烷由於受紫外線分解會完全消失。光解作用的生成物會產生一片巨大的碳氫化合物層如乙烷。《天體生物學》(其網站為:www.Astrobiology.net–譯者按)一篇名為「消失的乙烷」的文章稱,卡西尼號的研究人員喬納森 蘭尼爾(Jonathan Lunine)說,「如果土六衛上的化學反應速度從銀河系誕生開始一直保持不變,那我們可以預見其表面會有一層厚達300至600米的乙烷層。」但我們沒看到這層氣體,這表明土六衛誕生的時間比銀河系誕生的時間要晚得多(不言而喻,蘭尼爾對他這個有可能得到年輕衛星的結論的觀察視而不見,所以他懷疑甲烷可能有不為人知的來源)。

75. 土星光環改變和消失的速度不符合所謂年老理論,而符合年輕理論。

76. 土星的行星土衛二看似年輕。認定「幾十億年」理論的天文學家認為此星球應早已冷卻死亡,但它現在仍很活躍,噴射的水汽和冰粒以超音速飛向太空——這符合年齡論。計算結果表明其內部在3000萬年(不到其所謂年齡的1%)後會凍結為固態,土星的潮汐摩擦無法解釋這種年輕的活躍現象。(參考史派克.薩里斯《「真的假不了的天文學第一輯」︰擲出來的太陽系?》DVD);沃克著:土衛二:好似年輕的活潑衛星 ,本網站31(3):54–55, 2009年)。

77. 天王星的小衛星天衛五如果有幾十億年的話早就死亡了,但它的表面突出的特徵表明它是年輕的。參考太陽系的啓示

78. 天王星如果有幾十億年的話也早就「冷卻」了,它不會有空氣劇烈流動,但旅行者二號在1989年發現情況正好相反——它的風速是整個銀河系最高的。這個觀測符合年輕理論,不符合幾百億年的年老理論。參考:天王新:創造的紀念碑。

79. 海王星的光環有不同地帶薄厚不均,這意味著它不可能有幾十億年,因為組成光環的物質會互相撞擊,最終光環的厚度會顯得均勻。太陽系中的啓示。

80. 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的星體表面年輕,即使按照進化論假想的撞擊速度,它的年齡也不到1000萬年。(參考申克(Schenk, P.M.)、山諾奧(Zahnle, K.) 論海衛一接近於零的外殼年齡,《伊卡洛斯期刊》(關於此期刊可參考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icarus/——譯者按)192(1):135–149, 2007年。

81. 天王星和海王新的磁場嚴重偏離地軸,這是一個不穩定的現象。發現天王星有這種情況時,進化論天文學家猜想天王星一定在經歷磁場互換,但在天王星發現類似的情況,這種特別的解釋卻令人失望。這些觀測符合幾千年的年輕論而不是幾十億年的年老論。

82. 從2000萬年的框架看,冥王星的軌道是不穩定,它的軌道也影響的太陽系其他的軌道,在這個框架內其他的軌道也會不穩定——這表明它一定年輕地多。(看考: 羅斯曼(Rothman), T., 上帝的午休, 《科學美國人》259(4):20, 1988年)。

83. 週期較短的彗星(軌道週期少於200年)的存在,如哈雷彗星的壽命不到20000年,這符合太陽系的年齡不到10000年的年輕論,所以這種特別的假想必須要修訂才能規避這個證據(參考柯伊伯帶)。參考彗星和太陽系的年齡。

84. 「柯伊伯帶天體之一的創神星和另一似柯伊伯帶天體——冥衛一兩者的近紅外線光譜表明它們含有似水晶的冰塊和氨水。這些水狀物質不可能超過1000萬年——這符合年輕的太陽系,而不是50億年的年老太陽系。」參考:穹蒼上的水。

85. 一些掠日彗星或其像百武二號或海爾-博普的長週期彗星(軌道週期大於200年)的壽命意味著它們不是與太陽系一同起源於45億年前,相反它們的存在說明太陽系尚年輕。一種特別的奧爾特雲又被發明出來以應付幾十億年後彗星還存在的問題。參考彗星和太陽系的年齡。

86. 近地小行星的最大預計壽命大概為100萬年,之後會撞擊太陽。亞爾科夫斯基效應使主要小行星帶向近地軌道移動的速度比之前認為的更快。這給小行星的產生和太陽系的形成之間的關係帶來疑問(兩者起源的問題一般互相關聯),否則太陽系的年齡要比宣稱的45億年小得多。亨利(Henry, J.),小行星帶:它年輕的標誌, Creation Matters 11(2):2, 2006年。

87. 位於主行星帶的雙小行星——兩個不同大小的小行星中較小的「衛星」小行星環繞較大的小行星旋轉——的壽命(它們佔總數的15-17%):潮汐摩擦使這些雙小行星系統的年齡限制在10萬年左右。要想形成雙小行星系統並產生眾多的雙小行星還要保證它們數量不會較少是個難題,這讓一些天文學家質疑它們是否存在,但太空探測器發現它們確實存在(亨利, 小行星帶:它年輕的標誌, Creation Matters 11(2):2, 2006)。

88. 已觀測到的星體在急劇變化不符合星體進化需要漫長時間的理論。比如射手座的櫻井之星:1944年這顆星幾乎如同一顆位於行星狀星雲中心的白矮星,1977年長成了閃亮的黃色巨星,比太陽還大80多倍(《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期刊》321:L17, 1997年),1998年又變大成了一顆紅色超大星,比太陽大150倍,但之後又很快縮小了,直到2002年即使用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也觀測不到這顆星,只能測出它在宇宙塵埃中發出的紅外線。(繆爾(Muir, H.),2003年, 起死回生, 《新科學家雜誌》 177(2384):28–31)。

89. 經不起推敲的年輕太陽悖論。根據恆星演化論,太陽的核心通過核聚變把氫轉換成氦,同時平均分子量也會增加,這會使太陽的核心增壓,從而加快核聚變反應,其最終結局是:太陽比它剛形成時明亮40%,比地球剛出現生命時明亮25%。對於後者可理解為地球的溫度增加了16-18攝氏度。目前地球平均溫度是15度,所以地球生命剛出現的時候其溫度應為零下2度。參考福克納:暗淡太陽悖論及太陽系的年齡,《創造學術期刊》 (TJ) 15(2):3–4, 2001. 到2010年, 暗淡太陽悖論仍是個問題:卡斯丁(Kasting, J.F.),早期地球:再論暗淡太陽悖論《自然》464:687–689, 1 April 2010年; doi:10.1038/464687a;

90. 月球(最)近期的地質活動(構造運動)的證據不符合月球有幾百億年的年老論和熱起源論。沃特斯(Watters, T.R.)與其他作者共著,《月球探測人造衛星攝像機拍攝到月球的逆掩斷裂作用》,《科學》 329(5994):936–940, 20 August 2010; DOI: 10.1126/科學.1189590 (「這個探測和斷層的年輕的表觀年齡說明月球正處於其後期的收縮階段」)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照片支持月球的聖經起源。

91. .木星和土星這兩個巨大的氣體星球輻射的能量比從太陽接收的更多,這表明他們誕生不久。木星輻射的能量幾乎相當於從太陽接收的兩倍,這表明它的年齡可能是太陽系假想45億年齡的1%都不到。和木星比,土星每單位質量可輻射雙倍的能量。參考類木行星的年齡。

92. .迅速運動的行星符合年輕宇宙論。比如,位於本星系群的矮星系中許多星體以估計每秒10-12千米的速度彼此分離,以這個速度計算,那些行星1億年就會分散掉,一億年和宇宙所謂140億年比相當短。參考快速移動的星體挑戰矮行星的大爆炸起源說。

93.(遠不止2億年的)螺旋星雲的老化不符合所謂的百億年的年老論。極其「年輕」的螺旋星雲的發現讓這個所謂需要久遠年代的恆星演化論的證據更難解釋。

94. 銀河系能觀測到的I類超新星殘骸符合幾千年的年輕論,而不是千百萬年或幾十億年的年老論。參考戴維斯(Davies, K.), Proc. 3prd ICC, pp. 175–184, 1994年。

95. 超新星的體積及擴張的速度表明:所有研究過的超新星都是年輕的(小於1萬年)。參考超新星殘骸。

人類歷史與年輕的地球一致

96. 人類總人口的增長。從4500年前六個人開始算,每年人口的增長率為0.5%就可以達到現在的人口數量。如果人類存在這麼久,那麼人都去哪了?(英文)

97.「石器」時代的人類骸骨和文物。即使10萬年只有100萬人口,也沒有這麼多的骸骨和文物,更別提更多人的了(如果1000萬人呢?)。參考人都去哪了?(英文)

98. 記載的人類歷史的長度。各種文明、文字等的起源均指向幾千年前。請參考年輕世界的證據(英文)

99. 語言。宣稱有幾萬年差距的語言卻顯示出諸多的相似性,這不符合年老論(可比較澳洲一些土著語言和印度東南以及斯里蘭卡的語言)參考巴別塔一說得到語言學的證實(英文)

100. 共同文化背景的「神話故事」提到世界範圍內的人口遷徙。一個例子就是不同區域的人類都頻繁講到的毀滅全球洪災的故事(英文)

101. 農業的起源。世俗的年代測試認為農業起源於1萬年前,而同樣的年表又說現代人類可能已存在20萬年,這肯定需要有人快點想辦法讓植物種子長出莊稼才行。參考年輕地球的證據(英文)

譯者注:
1. 部分或為文章/著作名,或為引用自文章/著作中的句子。
2. 文中所提「本網站」是指 www.creation.com

最近更新為2017年9月13日

本文經國際創造事工(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授權轉載,原文請參照:Age of the earth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