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整理及翻譯:楊信成 黃曉鐘
聖誕佳節即將來臨,有些偏愛批評基督教的人,常常諷刺基督徒把原屬異教風俗節期的12月25日,抄襲/誤奉為主基督耶穌降生的日子。雖然這些說法並非完全憑空想像,但事實卻是對整個課題欠缺充分理解。以下文章將會大略解釋到信徒把12月25日視為聖誕節的歷史源由,也表明慶祝聖誕節,並沒有不妥之處。
【註:於公元274年,羅馬皇帝奧雷利亞(Aurelian)曾宣佈,舉國當在12月25日慶祝太陽神祇Sol Invictus(意為:不可征服的太陽)的誕辰。據一般說法,這神祇同屬波斯所奉的光明之神Mithra(密特拉)。近年流行的說法指基督教的聖誕節的日期是源於此異教節日。】
12月25日聖誕節的傳統,可追溯至公元202年,實非抄襲異教節日
首先,基督徒把12月25日奉為聖誕節的傳統,最早可追溯至公元202年,亦即羅馬帝國大事慶祝太陽神祇的72年前,故此並不像流傳所說抄襲該異教節日而來。按一般認知,人們在十二月公開慶祝聖誕節的做法,的確最早始於公元336年;只不過,回到大約公元202年,羅馬主教希坡律陀(Hippolytus of Rome)在他的著作《但以理書註釋Commentary on Daniel》裡面,原來早已如此寫道:「我們上主在肉體中的首度出現,亦即當他降生伯利恆時,該為一月初一的八天前 [即12月25日]、一周的第四天 [即週三];當其時為奧古斯都大帝(Augustus)第四十二年[即公元前2或3年];若從始祖亞當開始算起,該為五千五百年後。三十三年後,他於四月初一的八天前[即3月25日]遭難,當其時為準備日,亦即該撒提庇留(Tiberius Caesar)第十五年[即公元29或30年]……」
【註:《但以理書註釋Commentary on Daniel》這份基督教古文獻,乃早期教會碩果僅存的最早聖經書卷註釋。】
有些學者推測,昔日奧雷利亞之所以選12月25日來慶祝太陽神,或許出於政治上的其他考慮:一方面,這日子乃受人重視的冬至節日(winter solstice);另方面,不排除亦因為當其時的羅馬的信徒既一直視這日子為基督降生之日,他索性即以異教節日覆蓋上去,讓它徹底消失。到了後世,眾基督信徒同樣反過來借用原先(偏離了原意的)的異教風俗—慶祝「不可征服太陽Unconquered Sun」的誕辰 — 改為慶祝主基督的誕辰,就是那位大能尊貴的「救恩太陽Sun of Salvation」以及「公義太陽Sun of Justice」。
【註:根據現代通行的格里高里曆(Gregorian calendar,亦即公曆,由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於1582年頒行),冬至日如今乃是12月22日;然而,返到古羅馬時代,當時所採用的卻是凱撒曆(Julian calendar,亦即儒略曆,由凱撒大帝於公元前45年制定;比起現行之公曆,它的計算誤差稍多一點點),冬至日則正正為12月25日。】
顯然地,把12月25日視為聖誕節的來源並非異教傳統,但12月25日這日子又是從何而來呢?這也許涉及到聖經以外的猶太傳統對「完整年」(integral year)的看法,他們認為先知的壽期必為一完整年期,死亡的日期必定與受孕的日子(因這才是生命真正的開始日期)為完整的周年,不會有一天的多或少。故有些拉丁基督徒推算耶穌的死是在3月25日,按此加上9個月,便是12月25日出生。
【註:東正教推算耶穌的死是在4月6日,故此他們相信耶穌是在1月6日出生。】
主誕不可能發生在冬季(嚴寒中牧人難以滯留戶外)的說法並不可靠
在眾多對耶穌誕生不應為12月25日的反對聲音當中,部分人所持的理由,乃針對經上所述,深夜有牧人在野外看羊。他們認為,假使當時正屆12月底的嚴冬季節,牧羊人即不可能長時間流連戶外。這看法並不可靠,事實上,就美加地域而言,牧羊人也許不會在12月下旬的晚間看羊,因真的是太冷了;但另一邊廂,在伯利恆的情況卻非常不同!因當地有著地中海式氣候,於12月時分反倒雨量充沛,以致牧草鬱鬱蔥蔥;再者,伯利恆地一般亦不會太冷,約莫與北佛羅里達的氣溫相若(平均溫度為6-14度左右)2,能經歷「白色聖誕」的機會少之又少。
我們參考《創世記》有關雅各牧羊的記載:「我白日受盡乾熱、黑夜受盡寒霜……」(創三十一40),應可對昔日的牧羊生涯有所明白 — 雅各母舅拉班居於伯利恆遙遙以北的巴旦亞蘭(Paddan-Aram),冬日氣候自當遠更寒冷;然而,即使處於嚴寒夜晚,他仍需在戶外牧羊(有關記載所用的希伯來原文qerachקֶ֫רַח = 冰霜)。由此可見,古時近東牧人遠比現代評論家所知的更刻苦耐寒。
常見有人採用Xmas以取代Christmas的表達方式,是否刻意輕視基督?
在近代社會裡,每當聖誕佳節臨近時,的確有人喜歡將Christmas縮寫為X’mas;有人認為這行徑正有意或無意間將作為聖誕節主角的主耶穌(Jesus Christ)剔除。對於虔敬信徒而言,固然不會贊同此等想法,但我們仍值得知道,這等表達的方式,正剛好符合早期信徒對「基督Christ」這個字的縮寫。
「X」本為希臘字母「chi」,就是Χριστός(Christos)的第一個字母。一些最早期的新約手稿,慣將神聖名字作出縮寫(這個被叫作「聖名縮寫」的專有名詞,拉丁原文為nomina sacra,單數nomen sacrum),並且全是以大寫字母(即安色爾字體手稿uncial manuscripts)寫成。例如說:他們會將主格語(nominative)的「ΧΡΙΣΤΟΣ」縮寫為「ΧΣ」(通常會寫作XC),而屬格語(genitive)的「ΧΡΙΣΤΟΥ」則縮寫為「ΧΥ」;此外,在這些縮寫之上,各會被加上一條劃線(無法在這裡具體顯示)。

參考附圖可見,記在耶穌聖像的左右上方,各有一個「聖名縮寫」,乃是「IC」和「XC」(同樣地分別有波浪線劃在其上),代表著「ΙΗΣΟΥΣ」和「ΧΡΙΣΤΟΣ」,亦即「Jesus耶穌」和「Christ基督」。
【註:聖名縮寫(Nomina sacra,單數作nomen sacrum),拉丁文原意為「神聖的名字」,多出現在希臘文的基督教手稿內;在抄本中頻繁出現的一些神聖姓名或名稱,會被抄寫員以縮寫表達。每個聖名縮寫,一般包括兩個或更多從原本單詞中擷取的字母,並會被加上頂線。從希臘文抄本中,Metzger列出了15個這等標示,對應著:上主、主、耶穌、基督、聖子、聖靈、大衛、十字架、聖母、聖父、以色列、救主、人類、耶路撒冷和天堂。這些聖名縮寫,大多見於三世紀和更早期的抄本。聖名縮寫的使用,明顯是一種尊崇舉動而非為求節省空間。】
「Christmas」乃由「Christ」和「Mass」組成,與天主教彌撒有密切關係?
有些批評家反對以「Christmas」這個字來代表基督誕辰,他們所持的理據在於 — 組成「Christmas」的兩個字根乃是「Christ」和「Mass」,或會讓人將主誕與羅馬天主教的彌撒(Mass)聯繫起來。事實上,如此想法卻是自尋煩惱。「Mass」這個字的拉丁原文為「missa」,本是解作「解散dismissal」;輾轉間,它的含意在基督教世界裡被豐富化,變成了「被派出執行任務sent out on a mission」 — 當我們把「Christ」和「Mass」兩個字合併,即代表著父神差遣祂愛子主耶穌基督,降臨到世人中間以執行神聖任務。換句話說,「Christmas」這個字與天主教彌撒並不相關。再者,當「救主誕辰」被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時,原文的既有含義更是立即消失,譬如說:有關的現代希臘語單詞乃Χριστούγεννα(Christouyenna),後半字根「γεννάω(gennaō)」解作「誕生」,以致整個字的字面意思為「基督的誕生」;另一個例子是,普通話中的單詞「聖誕(Shèng dàn)」,直接字面意思即「聖子的誕辰」。
結論
根據上述研究可見,選取12月25日為聖誕在基督信仰淵源比羅馬帝國所訂的太陽神祇的誕辰為早,故絕非藉抄襲異教節日得來的。當然,本文的要旨並非證明或維護12月25日為耶穌的確實出生日期(我們更傾向相信這日子並沒有方法可證實),但這並不是重點。對於也有人提出聖經沒有要求慶祝便不應慶祝聖經的想法,但就以耶穌基督也曾參與光明節的慶祝為例(約翰福音 10:22–23),光明節也非神所頒命要求猶太人慶祝的節期,所以我們也認為慶祝聖誕並無不妥。在基督的律下,我們是有自由去選擇是否慶祝聖誕節。對於聲稱聖誕節是異教節日,而反對基督徒慶祝的說法,不論在歷史考究或邏輯推論上,也是說不通的。我們相信神是日夜周期的創造者,祂擁有所有日子,沒有一日是屬於撒旦或異教的。
本文參考並選譯自《Celebrating Christmas?》by Jonathan Sarfati
https://creation.com/celebrating-christmas
https://creation.com/christmas-why
參考下列文章:
1. Tighe, W., “Calculating Christmas” touchstonemag.com, accessed 20 January 2012.
2. Bethlehem Climate History, myweather2.com, accessed 11 November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