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刊登於《創造》雜誌繁體中文版第三期(2018年12月出版)
喬納森.薩爾法提(Jonathan Sarfati) B.Sc. (Hons.), Ph.D., F.M.
薩爾法提博士獲得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的物理化學博士學位(PhD in physical chemistry)。他也是前紐西蘭國際象棋冠軍(NZ chess champion)。他在國際創造事工(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工作(1996 – 2010年在澳洲,之後在美國亞特蘭大)。 參考更多:creation.com/sarfati
參照作者2015 年的著作《解釋創世記:從神學,歷史和科學角度評論創世記一至十一章》(The Genesis Account: A theological, historical, and scientific commentary on Genesis 1–11, 2015.)1
為回應達爾文的導師查理斯.萊爾(Charles Lyell)提出的均變論,蘇格蘭牧師兼動物學家約翰.弗萊明(John Fleming, 1785-1857)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想法,這就是創世記大洪水是真實及全球性的,但沒有留下痕跡,因為洪水是平靜的。相信古老地球論的現代創造論者諾曼.蓋斯勒(生於1932)也認同這個觀點。2 弗萊明寫道:
「摩西的簡單敘述讓我相信,水勢的漲落是緩慢的。發起這場災難的創造主使用了多種方式讓每一對陸地動物得以存留。洪水的來勢也並不兇猛,既沒有掀翻土地和其上的植被,也沒有使土地不利於葡萄樹的培植。有了這樣的確信後,我可預期並不會看到這場洪災在大自然中留下任何痕跡。看到現在的地表上沒有這場洪水的痕跡,我感到我越發敬重啟示的權威性。」3
神學問題
使徒彼得承認全球性洪水是一個歷史事件,而且他進一步警告那些「好譏誚的人」,他們「故意忘記……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彼得後書3:3-6)。
這說明這場大洪水必定留下了一些無可爭議的證據。否則,為甚麼那些「好譏誚的人」因為「故意忘記」而被定罪?如果一場沒有留下痕跡的平靜洪水,他們肯定會以此作為無視這場大洪水的藉口。
從科學層面上說,平靜大洪水的觀點跟平靜的爆炸一樣荒謬可笑。一立方米的水重達一噸,《創造》雜誌的文章一再說明大洪水氾濫在地上時,造成的大量的沉積物,以及大洪水退去時,造成了地上極大的侵蝕和破壞。4
事實上,要讓大洪水保持平靜,需要一個偉大的奇跡,聖經對此也沒有絲毫提示。相反,聖經表明神在這場大洪水中使用了很多非超自然手段。比如,神命令挪亞建造方舟,而不是使他們浮在空中,或重新創造生物。對於大洪水本身,神提到已經存在的水源。我們也看到,神使用非超自然方法讓大洪水漸退,而挪亞也用非超自然方法去決定甚麼時候能安全地離開方舟。
地球被完全淹沒嗎?
上文足以表明大洪水在氾濫期和水退期都不可能是平靜的。但是當大洪水完全覆蓋地上時,會不會存在一個平靜期呢?
絕對不可能!單單是地球自轉,就會在被大洪水淹沒的大洲上產生大範圍的洋流迴圈,稱為大環流(gyres),潮汐作用也會產生水流。
計算結果表明,這些大環流的流動速度達到40-80米/秒(90-180英里/小時),影響的區域直徑超過2500公里。5 由於水流速度超過30米/秒,在相對較淺的區域會出現一種破壞力極大的空穴作用(cavitation)。6 這種情況下會形成微小的水泡,正如在輪船和魚雷螺旋槳所產生的現象一般。這些水泡會以超音速爆炸,產生的溫度高達開氏15,000度(攝氏大約15,000度,約華氏27,000度),這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2.5 倍。7, 8
今天,在格蘭谷水壩(Glen Canyon Dam)危險的高水位,證實了空穴作用的破壞力。從洩洪道一次猛烈排洪後,空穴作用撕開了「混凝土塊和部分鋼筋,最令人不安的是,撕開了位於在河面上的幾塊砂岩。」9, 10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暴雨引發奧羅維爾湖(Lake Oroville)氾濫。奧羅維爾水壩(Oroville Dam)的洩洪道被侵蝕得非常嚴重,混凝土和堅硬岩石都被破壞掉了。11 如我們所料,當談及地球被大洪水覆蓋所產生的大環流時,研究人員表示:
「這種洋流結合空穴作用,會侵蝕大量岩石,同時也會把所產生的沉積物運走,並在短時間內散佈到大片區域。這不僅滿足聖經中描述的大洪水的時間框架,同時從一般意義上解釋了眾多大陸規模的古生代(Paleozoic)和中生代(Mesozoic)的沉積構造,也為這些岩層中留下的巨大流動的水的高能量痕跡提供了證據。」5
挪亞和方舟是安全的
儘管大洪水對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是方舟的設計保護了裡面的人和動物。深水區域不會出現毀滅性的高速大環流。總體來說,大洪水深度很深,如果把地球所有的山脈弄平,海洋底部抬高,地表變得完全平坦,那麼覆蓋整個地表的洪水的水深會達3公里。所以方舟很可能飄浮在深水區域,避開了大環流和海嘯的破壞。今天的海嘯在深海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大約700公里/小時,但海嘯的來去很難被船隻察覺。當海嘯接近淺水區域時,其海浪就減慢下來,海水高度會快速增長,然後洶湧地衝上陸地。12
「安全因素」可能是創世記大洪水敘述其中一個核心思想:「神記念挪亞。」(創世記8:1)這並不意味著神之前可能忘記了挪亞。相反,神「記念」挪亞是一個希伯來慣用語,意思是神再次為挪亞行奇事。阿諾德.富魯治騰鮑姆(Arnold Fruchtenbaum)是一位相信彌賽亞的猶太評論家,從聖經找出其他例子:
「在創世記19:29,神記念亞伯拉罕,拯救了羅得;在出埃及記2:24,神記念他與以色列的列祖的立約,拯救了以色列人;在耶利米書2:2,神記念以色列,復興以色列;在耶利米書31:20,神記念以法蓮,期待向他施憐憫;在路加福音1:54-55,神記念以色列,期待差派彌賽亞到以色列。另外,在創世記中,這裡的意思神記念立的約;儘管此時這約還沒有立定。(在創世記第六章神說過與挪亞立約。)而且,在創世記7:12,神記念,降雨只在地上四十晝夜(7:4)。所有這些用法都符合「記念」這個詞的意思。」13
所以,全球大洪水的傳統理解,更符合聖經的教導,這就是對真正的科學來說更合情合理。把非聖經的東西添加進來,以迎合均變論,是不必要及不科學的。
參考文獻和註釋
- Available at creation.com/s/10-2-606.
- Johnson, J.J.S., Biblical devastation in the wake of a ‘tranquil flood’, Acts & Facts 40(9): 8–10, 2011; icr.org.
- Fleming, John, The Geological Deluge, as Interpre ted by Baron Cuvi e r and Professor Buckland, Inconsistent with the Testimony of Moses and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Edinburgh Philosophical Journal 14(28):205–239, April 1826; quote pp. 213–214.
- For a summary, see Walker, T., A biblical geologic model, 3rd ICC, pp. 581–592, 1994; biblicalgeology.net.
- Barnette, D.W. and Baumgardner, J.R., Patterns of ocean circulation over the continents during Noah’s Flood, 3rd ICC, pp. 77–86, 1994.
- Holroyd, E.W., Cavitation processes during catastrophic floods, 2nd ICC 2:101–113, 1991.
- Flannigan, D.J., and Suslick, K.S., Plasma 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uring single-bubble cavitation, Nature 434(7029):52–55, 3 March 2005.
- Lohse, D., Cavitation hots up, Nature 434(7029):33–34, 2005.
- Hannon, S., The 1983 Flood at Glen Canyon, Glen Canyon Institute, glencanyon.org, accessed 17 October 2007.
- Catchpoole, D., Beware the bubble’s burst: Increased knowledge about cavitation highlights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fast-flowing water, Creation 31(2):50–51, 2009; creation.com/bubble.
- Walker, T., Massive erosion on California’s Oroville Dam: Spillway canyon demonstrates power of flowing water, creation.com/oroville, 23 March 2017.
- Tsunami Facts and Information,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bom.gov.au/tsunami/info, accessed 1 July 2016.
- Fruchtenbaum, A.G., The Book of Genesis, p. 175, 2009; emphasis in original.©123rf.com/ mihtiander
本文經國際創造事工(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授權轉載 ,原文請參照:Could the Flood have been tranquil?